秸稈利用“變廢為寶” 助力探索綠色種養循環產業模式
2023-09-24
隨著農業結構戰略調整的不斷深入和種植業的優化升級,如何讓農作物秸稈“變廢為寶”、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已成為甘肅省白銀市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加快推進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對農作物秸稈的處理是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一大難題,必須進行科學有效處理和利用。”靖遠縣東升鎮鎮長王壯飛告訴記者。
在靖遠縣東升鎮東西部協作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基地,從農戶手中回收的秸稈“走上”糞肥生產線、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線、顆粒有機肥生產線,充分做到了“秸”盡其用,探索出一條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產業模式。
“我們立足本地現有資源,回收秸稈、雜草、木屑以及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經過高溫膨化、生物發酵、滅菌、無菌包裝等一系列技術進行處理,最終分別形成飼料、有機肥和生物質顆粒,實現秸稈的飼料化、肥料化和燃料化使用,最終實現綠色農業循環發展。”甘肅東雷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定業說。
據介紹,東升鎮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基地每年可生產生物質顆粒燃料1萬噸、顆粒飼料0.8萬噸、黃貯飼料1萬噸、微生物有機肥1.5萬噸、糞肥3萬噸,生產原料的收購輻射附近多個鄉鎮,實現每年科學有效處理秸稈等農業廢料3.6萬噸。
同時,基地和企業所在的新寨村通過村集體投入資金,每年可實現分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回收秸稈1畝地可幫農戶增收100元左右,此外,基地還為農戶提供就業崗位,一個有機肥廠房便可帶動間接就業人員30余人,去年基地人工工資發放達300多萬元。”王定業告訴記者。
“有了這個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基地,讓大量秸稈‘變廢為寶’,基地生產的有機肥和生物質顆粒燃料再推廣農戶使用,不僅節約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有機肥的使用還能減少對土地層的破壞,防止土地板結,提高土壤肥力,有效拓展了秸稈的多元化利用能力,延伸了現代農業產業鏈,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多重效益。”靖遠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王進明說。
近年來,白銀市從畜禽養殖廢棄物利用、農作物秸稈回收利用等方面,積極探索綠色種養循環農業新模式,努力實現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家園,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