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生態低碳農業 推進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2023-08-09
推進農業資源利用節約化。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退化耕地治理修復。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加強農業灌溉水渠配套,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在適宜地區積極發展旱作農業。
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以糧食作物科學精準施肥、經濟作物減量增效施肥為方向,深入推進化肥精準減量。以農藥品種升級、施藥機械升級、規范市場銷售、規范施藥作業為重點,深入推進農藥減量增效。以加厚高強度地膜推廣應用為替代,從源頭上解決農田“白色污染”問題。
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加強畜禽糞污高效管理,完善糞污處理設施裝備,規范就地就近還田作業,加快由“治”向“用”轉變。分區分作物推廣秸稈科學還田模式,完善秸稈收儲運體系,加快秸稈產業化開發,實現秸稈高值高效利用。
推進產業模式生態化。健全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完善有機肥施用政策,推進農牧結合、種養循環。加快生態農場和低碳鄉村建設,深入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提升農業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推進生產鏈條綠色化。大力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建設綠色農業產業園區,加快農產品加工綠色轉型,完善農產品綠色流通體系,促進綠色農產品消費,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產業體系。
持續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激勵約束
嚴東權認為,大力發展生態低碳農業,需要體制機制和政策激勵提供強大支撐,他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強化政策激勵。結合生態低碳農業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不斷完善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補貼制度,創新農業生態保護差異化支持措施,特別是要將地力補貼政策與秸稈還田、地膜離田、有機肥施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效果緊密掛鉤。
加強監測評價。完善農業生態環境監測“一張網”,建立化肥、農藥、農膜生產和使用臺賬,完善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臺賬,用監測數據和統計臺賬對各地生態低碳農業發展水平進行科學客觀評價。
培育市場主體。加快培育施肥、打藥、糞污運轉處理、秸稈收集加工、農膜鋪設和機械化撿拾等市場主體,健全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市場化機制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強化法律約束。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做法,加快完善化肥施用、農藥管理、糞污治理、地膜回收等法律法規,強化環保約束,讓保護生態環境成為生產經營主體的自覺行動。
關鍵詞: